热带资源研发联盟
热带资源研发联盟

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海南大学共建,实验室于1988年5月由国家计委、农业部批准建设,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于1990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并分别于1996年和2001年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两次国家评估,该实验室是我国从事生命科学技术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是国家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南省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简介/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辑

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5月由国家计委、农业部批准建设,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于1990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并分别于1996年和2001年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两次国家评估,该实验室是我国从事生命科学技术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是国家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南省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黄宗道院士与郑学勤教授分别任实验室第一任和第二任主任. 
张春发研究员为现任主任,陈章良教授为学术委员会主任。[1]

主要任务/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辑

根据海南热带农业和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针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目标是利用天然橡胶、热带果树、能源植物及其其它热带生物资源,发展以现代技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和综合技术,获取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解决海南热作产业发展中影响产量、品质和农业生产安全的关键技术问题。近几年来,探索建立了从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到产业升级的创新技术体系,在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热带能源作物(木薯、甘薯)和热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海南省的热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东盟10+3贸易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实验室在今后的建设和发展中,将紧密围绕海南经济建设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扩大研究领域、加强原始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保障,为把海南拥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推动海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研究方向/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辑

实验室定位于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应用基础研究.2000年2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确定了以下5个研究方向:

1. 与橡胶树产胶相关基因的克隆 
2. 热带作物抗虫抗病的基因工程研究 
3. 热带水果、花卉保鲜和品质改良的基因工程 
4. 利用热带特有的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 
5. 热带生物资源及其新功能基因的分离及应用 
相应于研究方向,实验室建立了5个研究室:橡胶树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热带作物抗虫抗病的基因工程研究室、热带水果、花卉保鲜和品质改良的基因工程研究室、热带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室和热带生物资源研究室。 [2]

成就/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辑

1998年,实验室从儋州市搬迁至海口市;1999年实验室新老领导班子换届.2000年9月,实验室实施了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全员聘任制,建立了科研人员业绩考核及业绩津贴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实验室现聘任固定研究人员(PI)13人,技术顾问1人,项目负责人1人,流动研究人员11人,秘书2人. 


实验室自运转以来,已经取得12项科研成果,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四等奖2项,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1项。累计承担科研项目160多项,拥有配套生物技术仪器设备130多台套。
实验室设有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点、博士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点;现有16名硕士生导师、8名博士生导师。已培养毕业博士后2人,博士32人,硕士43人。现在读的博士后4人,博士27人,硕士51人。 
经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及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实验室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由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1996年和2001年的国家评估。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甸岛五西路海南大学北门左侧海悦国际B座1306房
网络技术:酷鱼联盟